由於本人信奉回教且自幼在沙烏地阿拉伯生長,因此有特殊飲食習慣及語言能力,而出國時總是找尋回教相關的飲食元素,並能利用阿語優勢和店家進行交流。過去的旅行經驗多半在亞洲,今年十、十一月時來到相對陌生的歐洲進行為期五週的旅遊,在德國、法國和荷蘭都有停留,途中多半借住於當地友人家中,因而得以體驗較深度的旅行。這趟歐洲行的吃喝有一半是自己或和朋友一起烹製而成,外食的餐廳則是西式和中東料理參半,和一般觀光客行程或許較為不同,但也因此增添了不少旅途上的趣味,且能近距離觀察在地生活。
這些「遊記」中除了回憶旅途中的故事,也記錄了每一頓餐點,及部分餐點的食譜。之所以想用說故事的方式撰寫,是因為旅遊工具書在書店唾手可得,美食照片上網搜尋就能看個夠,透過各式平台分享出國旅遊的各種資訊已經成為常態,但是將旅途中美食相關資訊以較口語化的故事發表,不但能讓準備出國的人對當地有些理解,也能讓其他讀者當作連載小說閱讀。
不同於在我個人 Instagram 修了又修才上傳的風景照,旅途中的食物照都拍的很隨興,有些甚至接近隨便,主要在於現在的各種媒體上已經存在太多過度精緻的食物美圖,我拍照最大原因是做記錄,以便回來之後在整理資料時能夠想起當時的情境。文章內容也是以口語化方式、一種分享趣聞的心態進行寫作,沒有做過多的精雕細琢,期望大家能在想著如何修飾出令人稱羨的旅途之外,也能更加專注在遊山玩水本身獲得的體驗。